新闻动态
您目前在:
首页>>新闻动态

2278111是德州公用水务集团有限公司面对州城市民开放的24小时服务热线,受理广大用户关于自来水方面的各种咨询、投诉和建议,以高效快捷的优质服务满足市民的用水需求。

以美丽中国建设全面推进人与自然 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时间:2024-01-31

    2023 年 10 月 10 日至 13 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 在江西考察。这是 11 日下午,习近平在上饶市婺源县秋口镇王村石门自然村考察时, 了解饶河源国家湿地公园和极度濒危鸟类蓝冠噪鹛保护等情况。 

    今后 5 年是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时期,要深入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思 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把建设美丽中国摆 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突出位置,推动城乡人居环境明显改善、美丽中国建设取得显著成 效,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

     第一,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要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保持力 度、延伸深度、拓展广度,深入推进环境污染防治,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 

    蓝天保卫战是攻坚战的重中之重。要以京津冀及周边、长三角、汾渭平原等重点区域为 主战场,优化调整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大力推进挥发性有机物、氮氧化物 等多污染物协同减排,持续降低细颗粒物浓度。强化源头治理,因地制宜采取清洁能源、集 中供热替代等措施,继续抓好散煤、燃煤锅炉、工业炉窑污染治理。高质量推进钢铁、水泥、 焦化等行业超低排放改造,持续降低重点行业污染排放。大力推进“公转铁”、“公转水”, 尽可能提高铁路运输、水运比例以降低运输业的能耗和污染。要下大气力解决老百姓“家门 口”的噪声、油烟、恶臭等问题,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关切。要加强区域联防联控,采取综合 措施,加快消除重污染天气,守护好美丽蓝天。 

    碧水保卫战要促进“人水和谐”。统筹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治理,深入推进长江、 黄河等大江大河和重要湖泊保护治理。扎实推进水源地规范化建设和备用水源地建设,保障 好城乡饮用水安全。加快补齐城镇污水收集和处理设施短板,因地制宜开展内源污染治理和 生态修复,基本消除城乡黑臭水体并形成长效机制。建立水生态考核机制,加强水源涵养区 和生态缓冲带保护修复,保障河湖生态流量,维护水生态系统健康。继续抓好长江十年禁渔 措施落实,做好跟踪评估。坚持陆海统筹、河海联动,持续推进重点海域综合治理。以海湾 为基本单元,“一湾一策”协同推进近岸海域污染防治、生态保护修复和岸滩环境整治,不 断提升红树林等重要海洋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继续抓好美丽河湖、美丽海湾建设。

    净土保卫战重在强化污染风险管控。开展土壤污染源头防控行动,既要防止新增污染, 又要逐步解决长期积累的土壤和地下水严重污染问题。要加强固体废物综合治理,加快“无 废城市”建设,全链条治理塑料污染,持续推进新污染物协同治理和环境风险管控。深化全 面禁止“洋垃圾”入境成果,严防各种形式的固体废物走私和变相进口。统筹推动乡村生态 振兴、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有力防治农业面源污染,建设美丽乡村。

     第二,加快推动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坚持把绿色低碳发展作为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 治本之策,加快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厚植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底色。 

    要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守牢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底线,统筹优化农业、生态、城镇等 各类空间布局,健全主体功能区制度。坚守生态保护红线,强化执法监管和保护修复,确保 功能不降低、性质不改变。坚决守住 18 亿亩耕地红线。严格管控城镇开发边界,推动城镇 空间内涵式集约化绿色发展。加强海洋和海岸带国土空间管控,建立低效用海退出机制,除 国家重大项目外,不得再新增围填海。完善全域覆盖的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为发展“明 底线”、“划边框”。 

    要加快产业绿色转型升级。推进产业数字化智能化同绿色化的深度融合,加快建设以实 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术产业、绿色环保产业、 现代服务业。严把准入关口,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项目盲目上马。实施全面节 约战略,推进节能、节水、节地、节材、节矿,加快构建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科学利用各 类资源,提高资源产出率。 

    要打造绿色发展高地。各地区特别是京津冀、长江经济带、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地区、 黄河流域等区域,要根据高质量发展要求和自身特色,加强区域绿色发展协作,在实施区域 重大战略中进一步谋划好、规划好、落实好生态环保工作,建设美丽中国先行区。坚持人民 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以绿色低碳、环境优美、生态宜居、安全健康、智慧高效为 导向,建设新时代美丽城市。 

    要推动形成绿色生活方式。大力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理念和消费 方式,让绿色出行、节水节电、“光盘行动”、垃圾分类等成为习惯,各级党政机关和国有 企事业单位要走在前列。持续开展“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系列活动,广泛动员园区、企 业、社区、学校、家庭和个人积极行动起来,形成人人、事事、时时、处处崇尚生态文明的 社会氛围。 

    第三,着力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要站在维护国家生态安全、中华民 族永续发展和对人类文明负责的高度,加强生态保护和修复,为子孙后代留下山清水秀的生 态空间。 

    要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加快建设以国家公园为主体、以自然保护区为基础、以各类 自然公园为补充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把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和珍稀物种栖息地保护起来。 推进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科学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持续推进“三 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和京津风沙源治理,集中力量在重点地区实施一批防沙治沙工程,特别 是全力打好三大标志性战役。推进生态系统碳汇能力巩固提升行动。实施一批生物多样性保 护重大工程,健全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逐步建立国家植物园体系,努力建设美丽山川。 

    要切实加强生态保护修复监管。这些年来,破坏生态行为禁而未绝,凸显了生态保护修 复离不开强有力的外部监管。要在生态保护修复上强化统一监管,强化生态保护修复监管制 度建设,加强生态状况监测评估,开展生态保护修复成效评估,强化自然保护地、生态保护 红线督察执法。坚决杜绝生态修复中的形式主义,决不允许打着生态建设的旗号干破坏生态 的事情。 

    要拓宽绿水青山转化金山银山的路径。良好的生态环境蕴含着无穷的经济价值。推进生 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培育大量生态产品走向市场,让生态优势源源不断转化为发展优势。 推进重要江河湖库、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保护红线、重要生态系统等保护补偿,完善生态 保护修复投入机制,严格落实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让保护修复者获得合理回报,让破坏 者付出相应代价。 

    第四,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要坚持全国统筹、节约优先、双轮驱动、内外畅通、 防范风险的原则,落实好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 

    要有计划分步骤实施碳达峰行动。深入实施 2030 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确保安全降碳。 在碳排放强度控制基础上,逐步转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进一步发展碳市场,完善 法律法规政策,稳步扩大行业覆盖范围,丰富交易品种和交易方式,降低碳减排成本,增强 企业绿色低碳发展意识,并启动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建成更加有效、更有活力、更 具国际影响力的碳市场。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开展多领域、多层次协同创新试点,提升 多污染物与温室气体协同治理水平。 

    要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抓好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确保发挥兜底保障和对 新能源发展的支撑调节作用。大力发展风电和太阳能发电,统筹水电开发和生态保护,积极 安全有序发展核电,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重点控制化石能源消费,加强能源产供储销体 系建设,提升国家油气安全保障能力。

    第五,守牢美丽中国建设安全底线。要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积极有效应对各种风险挑战, 保障我们赖以生存发展的自然环境和条件不受威胁和破坏。 

    要切实维护生态安全。进一步完善国家生态安全工作协调机制,健全国家生态安全法治 体系、战略体系、政策体系、应对管理体系,提升国家生态安全风险研判评估、监测预警、 应急应对和处置能力。严密防控环境风险,强化危险废物、尾矿库、重金属等重点领域环境 隐患排查和风险防控,完善分级负责、属地为主、部门协同的环境应急责任体系,及时妥善 科学处置各类突发环境事件。加强生物安全管理,防治外来物种侵害。提升适应气候变化能力。 

    要确保核与辐射安全。坚持理性、协调、并进的核安全观,构建严密的核安全责任体系, 严格监督管理,全面提高核安全监管能力,建成同我国核事业发展相适应的现代化核安全监 管体系,推动核安全高质量发展。积极参与核安全国际合作。 

    第六,健全美丽中国建设保障体系。要统筹各领域资源,汇聚各方面力量,打好法治、 市场、科技、政策“组合拳”,为美丽中国建设提供基础支撑和有力保障。 

    要强化法治保障。统筹推进生态环境、资源能源等领域相关法律制定修订,以良法保障 善治。完善公益诉讼,加强生态环境领域司法保护。实施最严格的地上地下、陆海统筹、区 域联动的生态环境治理制度,全面实行排污许可制。完善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制度体系,健全 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制度。 

    要完善绿色低碳发展经济政策。强化财政支持,优化生态文明建设领域财政资源配置, 确保投入规模同建设任务相匹配。强化税收政策支持,严格执行环境保护税法,完善征收体 系,加快把挥发性有机物纳入征收范围。强化金融支持,大力发展绿色金融,推进生态环境 导向的开发模式和投融资模式创新,探索区域性环保建设项目的金融支持模式,引导各类金 融机构和社会资本投入。强化价格政策支持,综合考虑企业能耗、环保绩效水平,完善高耗 能行业阶梯电价制度。 

    要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把碳排放权、用能权、用水权、排污权等资源环 境要素一体纳入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总盘子,支持出让、转让、抵押、入股等市场交易行为。 加快构建环保信用监管体系。进一步规范环境治理市场,促进环保产业和环境服务业健康发 展。 

    要加强科技支撑。推进绿色低碳科技自立自强,把应对气候变化、新污染物治理等作为 国家基础研究和科技创新重点领域,狠抓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实施生态环境科技创新重大行 动,建设生态环境领域大科学装置,培养造就一支高水平生态环境科技人才队伍,支持科技 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推广。加快建立现代化生态环境监测体系,健全天空地海一体化监测网络。 深化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应用,构建美丽中国数字化治理体系,建设绿色智慧的数字生态文 明。

     ※ 这是习近平总书记 2023 年 7 月 17 日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讲话的一部分。